安徽大手雕塑设计有限公司
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常见问题

徐州雕塑公司:国内的城市标志性雕塑有哪些?

2022年06月24日 11:24

徐州雕塑公司:国内的城市标志性雕塑有哪些?

标志性雕塑属于城市雕塑中的一种,其中城徽是一个城市的标志,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浓缩载体,对于提高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交流有重要的作用。其实城徽的历史悠久,最早可追溯到原始部落的图腾,

 中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,经过代代相传,现代文化艺术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。在中国,“城徽”的概念出现的比较晚,最早源自何处已不可查,大体是随着20世纪初对西方的学习而引入的。目前国内的城徽有广州的《五羊雕塑》、桂林的《象鼻山》、珠海的《珠海渔女》、深圳的《开荒牛》、青岛的《五月的风》、济南的《泉标》、郑州的《炎黄二帝》、故宫的《九龙壁》。

广州的《五羊雕塑》

五羊石雕(广州),1959年建在广州越秀公园木壳岗上,五羊石像,高11米,用130块花岗石雕刻而成,体积53立方米。以四头形态各异的小羊簇着一头口衔稻穗的高大母羊为造型,再现了羊化为石,把稻穗赠给广州人民的传说。石像中大山羊居中,昂首远眺、羊髯微拂,口衔“一茎六出”谷穗,雄浑有力的羊角伸向半空,显得深沉、威武。余下四头山羊环列四周,或小羊跪乳、或母羊回首、或吃草饮水、或嬉戏打闹,形态可爱,栩栩如生。由著名雕塑家尹积昌等根据五羊的传说创作的。泡沫雕塑厂

        据说这来自于“五羊衔谷,萃于楚庭”的传说,是古代广州人民向往美好生活而衍生出来的神话故事。自落成后的40多年来,五羊石雕被誉为广州城徽,成为了羊城的象征。广州设计师张强以柔美上升的线条,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石像外形轮廓,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、永不熄灭。这个既象征着“羊城”广州,也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,还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,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、永不熄灭!因此该设计方案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。

桂林的《象鼻山》

        象鼻山原名漓山,位于广西区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,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,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。

        象山以神奇著称。其神奇,首先是形神毕似,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明月,构成“象山水月”奇景。因此,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,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,它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,形似一头鼻子伸进漓江饮水的巨象,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,江水穿洞而过,如明月浮水。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与漓江东岸的穿月岩相对,一挂于天,一浮于水,形成“漓江双月”的奇特景观。 

        关于象鼻山的传说,版本很多,象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动物,人们常把它与吉祥、太平等美好的寓意联系起来。

        传说,七位仙女相伴下凡赏世间美景,最小的那位仙女看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常常遇到水患的困扰,民不聊生,心生怜悯,便私自与玉帝的坐骑天象一起到凡间帮助人们疏通河道,不久后被玉帝知道,便命天将把仙女带回天庭,而把天象化为石山,并用宝剑将其镇住,令天象永不得返回天界。一日,普贤菩萨云游此地,见一头天象被宝剑镇于此处,普贤菩萨被天象的行为所感动,心生慈悲,便用法力拔去了象身上的宝剑,但天象毕竟触犯天规私下凡间,菩萨只好用自己的宝瓶置于象背将其镇在原地;后来,宝瓶变成了象鼻山上的普贤宝塔。不知过了过久,普贤菩萨骑白象重游故地,再次见到天象,便想度化天象,但见天象已经化身上为山,即使度化也已不能飞天;正在菩萨欲返天界之时,却发现江边不见一人一畜,得知是因天象疏通了河道扰动了江水,使得江水污浊人畜无法饮用;菩萨仔细查看后,发现原来江底无石,致使江水中的泥土不能沉淀下来,菩萨便将自己的坐骑白象化身为一枚金光闪闪的“石足”落入漓江之中,江底顿时幻化出无数的闪闪江石,漓江的水也瞬时变得清澈见底,从此人们便沿江安居繁衍下来;后又传说,此石为普贤菩萨的右足,脚踩金莲来造福人间。

人们后来感动天象为人间所做得一切,便将其命名为“象山”,即象鼻山;人们也时时感恩菩萨的慈悲,为纪念白象的自我牺牲精神故称漓江中的石头为“清水石”;桂林人对象鼻山和漓江石都有着天生的热爱,及真挚的情感寄托,赏石藏石文化、山水文化都早已经融入了桂林人的日常文化生活中,不管是在家中、庭院、案堂、以及身上,你都能见到人们收藏的各式宝石;人们之间盛传着一句话:“山中有石则奇,水中有石则清,家中有石则安,园中有石则幽,堂中有石则雅,身上有石则贵”;人们都相信“清水石”的灵性能辟邪、镇宅、助财、转运。

        关于象鼻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。过去天上有一只神象,它经过桂林时生了病走不动了,善良的桂林人对它悉心照顾。神象感恩,就留下来帮桂林人耕田种地。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非常震怒,就派二郎神要杀了神象。两人打了十天十夜,最后神象在喝水时被二郎神射死了,神象就化成了象鼻山。

深圳的《开荒牛》

        开荒牛是牛雕塑的一种,开荒牛雕塑源自牛的开拓进取之义。一块块荒田水和泥,深耕细作走东西。老牛蛮解韶光贵,不待扬鞭自奋蹄。开荒牛又被称为开拓牛,开荒牛作品为了概括了“开荒”这一艰巨事业的伟大意义,也是建设者吃苦耐劳、勇往直前的精神的颂扬。

        造型艺术:一头充满力量的黄牛四蹄抓地,头向前伸并弯向地下做巨力拉牵状,它的后面是一连根拔起的粗壮的枯树根,象征着开拓者们摧枯拉朽的英雄气概。开荒牛的勤恳造型带给我们一种触动。

        开荒牛,取著名诗人臧克家《老黄牛》:”块块荒田水和泥,深耕细作走东西。老牛蛮解韶光贵,不待扬鞭自奋蹄。“之意。在深圳市人民政府门前,有一座巨形的开荒牛雕塑。一头充满力量的老黄牛四蹄抓地,头向前伸并弯向地下做巨力拉牵状,它后面是一连根拔起的粗壮枯树根,象征着开拓者们摧枯拉朽的英雄气概,开荒牛的勤恳造型带给我们一种触动!作品以生动准确的形象,概括了“开荒”这一艰巨事业的伟大意义,颂扬了深圳特区建设者吃苦耐劳、勇往直前的精神。深圳特区在上世纪80年代创建之初,就开始倡导“开荒牛”精神。90年代,在建设取得一定成就时,又将“开荒牛”精神的内涵拓展为“开拓、创新、献身”的“特区精神”。在21世纪的今天,开荒牛精神进一步拓展为“开拓、创新、团结、奉献”,“特区精神”扩大为“深圳精神”。
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虽然国内的标徽起步比较晚,但是各个城市的标徽却极具特色,标志性雕塑说的直白一点,就是每个城市有代表意义的雕塑,象征着该地域的城市文化及精神面貌。两者没有可比性,都表达着城市的美好愿望和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。